陪伴孩子度過失落的5個原則

撰文-朱崇信、呂佳育・圖片- Adobe Stock

如何陪伴兒童度過疫情的失落?

面對孩子們各自獨特的悲傷復原反應和歷程,孩子身旁的照顧者,又可以如何協助他們度過這些失落呢?首先我們可以將疫情中孩子面對的失落事件,大致區分為小失落和大失落。


舉凡小失落,多半都與孩子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像是對升學很重要的比賽無法進行、期待已久的家族旅遊或畢業典禮被取消。黃鈴雅主任認為,陪伴孩子面對小失落的方式,就是尊重這些失望和難過的心情,積極地聆聽、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,找到紓解負向情緒的管道以及彌補失落的替代方案,例如:當畢旅被取消,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,在疫情緩和後找親近的同學一起來個小旅行。


孩子在疫情中可能遭遇最沉痛的巨大失落,莫過於親友因染疫而逝去。黃鈴雅主任表示,要幫助兒童度過喪親的悲傷,最重要的是大人(照顧者)先照顧、調節好自己的狀態。因病去世的對象通常也是照顧者的至親,往往照顧者也正在經歷自己的悲傷歷程,甚至忙於處理親人後事、無暇顧及自己和孩子。所以兒童的悲傷輔導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針對照顧者,大人們先整理、穩定自己的情緒,之後才能更好的支持和陪伴孩子經歷悲傷,一起踏上復原之路。

黃鈴雅主任也提出了以下5個原則和方法,幫助陪伴喪親的兒童

尊重孩子的步調:

陪伴者必須理解每個人悲傷的方式和步調不同,要以尊重孩子步調的方式陪伴他,不強迫孩子用特定方式或步驟處理悲傷,也不去比較孩子和其他人的失落情緒。

練習將情緒說出口:

用同理、積極聆聽的方式,和孩子談論親人的過世,引導他們把情緒說出來。過程中陪伴者必須保持開放、支持的態度,不逃避談論、不扭曲親人死亡的事實,也不禁止孩子表達心情和思念。


陪伴者可以善用一些媒材,例如:情緒卡牌、探討悲傷議題的繪本(如:《爺爺有沒有穿西裝?》《悲傷,讓我抱抱你》)帶領孩子認識失落,學習悲傷復原的方法。

《爺爺有沒有穿西裝?》(艾蜜麗• 弗利德 Amelie Fried作/傑基•格萊希 Jacky Gleich繪/格林文化出版)
《悲傷,讓我抱抱你》(艾娃• 伊蘭 Eva Eland 作/水滴文化出版)

找到想念的方法:

雖然過世的親友已不在身邊,但記憶和想念不會中斷,陪伴者可以和孩子討論想念的方式或儀式,幫助孩子找到思念的出口。例如:整理有彼此回憶的照片、製作紀念小物、寫信給過世的親友、帶著過世親友的照片去旅遊、完成和過世親友的約定……等。

維持規律的日常作息:

親友離世是孩子生活中的巨大變動,這時照顧者應保持穩定、規律的日常作息,例如:三餐定時、如常上學、完成功課,讓孩子可以預期每天會發生的事,幫助孩子從對生活的掌控度中獲得安定感。

尋求專業協助:

如果孩子失落和悲傷的情緒太大、太久,甚至影響到了生活功能,照顧者可主動尋求社工、心理諮商、兒少身心科等專業人員的協助,例如兒福聯盟的悲傷輔導服務(04-22025399#4)。

陪孩子走過疫情下的失落, 練習培養復原力量

-相關內容-